为什么华为每年会花8个月做“客户洞察”?

为什么客户选择如此重要? 因为一个客户的市场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卖一个产品给它,它对你的市场空间可能是1个亿。但是,如果你能卖10个产品给它,那它的市场空间可能就变成了几十个亿。 所以,一旦选定了你的战略客户,就要帮助对方把它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华为就是这么做的。 在华为,针对于高价值的客户,基本上每年会做将近8个月.........

为什么客户选择如此重要?

因为一个客户的市场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卖一个产品给它,它对你的市场空间可能是1个亿。但是,如果你能卖10个产品给它,那它的市场空间可能就变成了几十个亿。

所以,一旦选定了你的战略客户,就要帮助对方把它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华为就是这么做的。

在华为,针对于高价值的客户,基本上每年会做将近8个月的客户洞察。

因为在华为的整个客户管理能力当中,客户洞察是它的核心能力之一。

而这个能力很难靠个人的经验积累摸索出来,无论是to B还是to C的企业,都需要掌握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机会主义式客户洞察的弊端

很多公司做得最多的客户洞察,一般都是由一线销售通过客户拜访进行。他们拜访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就是看客户那有没有生意。

但是,这种拜访是一种以自我为主的、机会主义的洞察,会让公司陷入到不断去开发新客户的窘境当中。

如果你们公司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产品技术更新很快,你会发现当产品技术推送到市场最前端的时候,它会发生衰减。

本来花了很多资源打造的新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一线的人不了解,他不会卖,讲不明白,所以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很低。等到他熟悉之后,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力,让公司错过了很多市场机会。

比如,在深圳有家上市公司,最开始卖的是运营商基站的机柜。在运营商大幅建站的时候,他们的营收也很好,大家都过得很舒服。但是,机柜总有一天会卖完,卖完之后怎么办呢?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他们没有行动。

直到有一天,运营商对机柜的需求大幅缩减,采购量下滑了一半,导致市场当中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出现了大量的价格战。

为了维持公司运转,他们就去开发新的产品,做机房、电源等,但当他们花了很多资源把这些做出来之后,突然发现,在客户里面采购机房和电源的部门跟采购柜子的部门,并不是一个部门。

原来的客户关系并不能支持新产品的销售,那么你就要重新去建关系。但是,等你建好关系,已经花掉了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这时早已失去了产品的优势。

华为客户洞察方法

分析客户的时候,先要了解它所在的细分市场。比如,根据行业细分,不同行业当中的客户会有该行业细分市场的特征。那么分析客户价值的时候,首先看的是这个行业的价值,那究竟有哪些分析方法呢?

1. 市场环境分析

首先,看行业所在的外部环境。

华为采用的工具是波特五力模型。它是迈克尔·波特八十年代初在自己的竞争战略当中总结出的一个模型。他断言,未来行业会进入到激烈竞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只有关注外部竞争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胜出机会。

那么波特五力模型主要讲什么?

第一,市场进入的障碍。也就是说,细分市场有没有门槛。而门槛就决定了玩家多少和利润水平。

如果门槛很低,10个人都能进来的话,那这个行业的利润一定很低。

比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服务,它的市场需求确实客观存在,是一个机会。但由于它的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太强,大家比的是烧钱,结果烧来烧去都挣不了钱。

最终苦的是产业链里那些生产自行车的厂家,产品上来之后产能扩大了,结果需求没了。

但做芯片就不一样。做芯片门槛很高,玩家很少,玩家越少,游戏规则由几家制定,这时候大家才有钱挣。

第二,替代品的威胁。

很多行业存在着颠覆性的力量,可能会出现新的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把一个巨无霸整个推翻。比如,胶片时代的柯达,以前是相机界的霸主,但是数码技术出现之后,柯达就被埋葬了。

还有我们现在市场上能够见到的网约车商业模式,对出租车行业也有颠覆性力量,只是政府对于出租车行业的保护,才能够让出租车活下来。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的话,网约车平台能够把所有出租车公司杀得片甲不留。它可以利用自己资源汇聚的优势和效率来打败对手。因此替代品的威胁也是一个对行业里面客户价值的判断依据。

第三,购买者和供应商的影响力。

我们的客户和买我们客户产品的客户之间,是谁掌握了话语权。并非买东西的就掌握了话语权,在不同行业不一样。

比如,想要制造芯片,就需要用到光刻机,而全球只有荷兰ASML公司拥有最领先的光刻机制造技术,所以它就掌握了话语权,你有钱也可以不卖给你。

当时华为和高通合作的时候,条件是你告诉我你6个月需要多少量,无论能不能消耗,你都得给我买回去。

但是,以前芯片技术更新很快,一旦积压半年之后,可能它的价值会急剧下降。一般的企业都不会储备那么长时间的物料。可是,因为高通在行业当中掌握了独家的供应能力,所以它对买它东西的人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你必须要接受,因为你没有其他可选的对象。

此外,还需要看客户的竞争对手,看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否激烈。总之,通过外部环境,主要是要看市场空间、增长速度、利润水平和竞争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能从客户身上赚钱的前提,是客户他自己能赚到钱。因为你不可能从没钱的人身上赚钱。

所以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看我们的客户是不是坐在一个风口上,也就是这些外因能不能帮客户找到成功的机会。

2. 企业概况分析

看完行业外部环境之后,还得分析企业自己。毕竟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企业自己也得争气。

第一,要分析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

看它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还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比如,华为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在通信行业的主航道当中一直耕耘,那么华为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一个企业的风格跟企业家的风格是有关系的,并非大公司就一定是长期主义者。有些企业虽然很大,但喜欢的是资本运作,什么东西挣钱就干什么。像这样的企业就不是完美的合作伙伴,只要他一换赛道,和他的前期投资就打了水漂。

第二,要分析企业的主要业绩,也就是财报。

一般而言,对于大客户,华为会持续分析他近三年的财报,并且推断他未来三年的财务表现。

比如,华为要分析21年客户的整个市场规划,会分析20年、19年和18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这三年当中的营收规模、利润、成本,以及负债等情况,由财经体系支持业务部门共同完成。

财务报表是一个企业的血脉,是诊断一个企业的重要依据。

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存在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企业,按照他们老板的想法,公司早就办成了世界500强。

我曾经在南京遇到过一个企业的老板,刚认识的时候,他企业的营收是两个亿,他跟我描述说,他们所在的赛道是一个千亿级的赛道,他要力争做一个百亿级的企业。4年之后,我发现他的企业还是两个亿。问题就在于目标想得很高,但是眼高手低,能力跟不上去。

第三,分析战略控制点。

看客户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凭的是什么?这个核心能力是否可持续,它的战略控制点究竟是什么,是市场能力很强,还是研发能力很强,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分析客户现在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是什么,把外因和内因加在一起,才能够作为对客户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然后再来完成对客户的定级。

3. 需求情况分析

当客户定级一旦决定了之后,同时决定了我与客户做生意的方式。也就意味着不是客户有项目我们就要做,而是基于我对客户价值认知的判断之后,再来决定这个项目应该怎么做。

先举个例子。华为刚刚成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投入了5亿美元,采用的方式就是长时间的战略补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过,这笔投资短期内不需要看到任何的回报。

因为电动车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跑马圈地的时候,格局未定,让中国车企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现在大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特斯拉稍微领先一点,但是也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

而华为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当中的一员,希望帮助客户取得领先,成为世界当中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于是选择了很多合作伙伴去扶持他们,希望在这次大潮当中让他们能够崛起。

针对这一类型的客户,华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采用战略投入的方式,可能花3-5年都不挣钱。但是,当这个市场格局一定,如果他胜出了,未来就可以持续地赚钱了。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你是被我扶到行业老大的位置,那你未来对我的依赖性一定很强。

以前华为做基站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当时会用到一个器件叫滤波器,但和滤波器行业的老大去谈合作,别人不理睬,那怎么办?后来徐直军选择了一家企业叫武汉凡谷,手把手教这家民企去做滤波器,后来它就成为了华为在滤波器产品当中的核心供应商,现在也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华为跟客户的合作会通过产品切入,然后向多产品推进。

有了多产品之后,再尝试着建立解决方案,有了解决方案之后,再把服务作为产品提供给客户。如果把服务也推进去之后,还可以推商业模式。

为什么要把战略客户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因为一个客户的市场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能卖一个产品给他,他对你的市场空间可能是1个亿,但是,如果你能卖10个产品给他的话,他的市场空间可能就变成了几十个亿。

对于客户里的市场需求分析,还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第一个产品是亏本的,我愿意卖给你,因为我要通过第一个亏本生意,建立你对我的认识和信任。通过我们的客户关系之后,我能够去发现和参与你更多的需求,再通过其他产品的营收来弥补某一个产品的亏损。

在实际中,有些公司的产品是分开卖的,每个产品都想挣钱,产品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但是,华为把所有产品当成一个解决方案包来卖,有一个产品亏了,公司可以用其他产品来贴补这个产品,但是前提是要能保证客户给我的蛋糕是足够大的。

华为追求的是在一个战略客户当中,以自身的能力和客户的需求进行比对,从单产品、多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和商业模式来分析这个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市场的极限。

客户是有限的,但市场会无限扩大,所以对客户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

要把每一个客户当成一块土地,来构建客户里面的根据地。

4. 采购决策分析

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客户,原来是我的核心合作伙伴,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合作都有。但是,我发现它的发展已经在下滑了,风险逐渐变大。那么就要开始进行风险的预防,要把资源撤出来,取消长期合作,只合作中期和短期,甚至中期的也取消。

实际上,所谓的“以客户为中心”,指的是与成功的客户为伴。

在这种情况下,生意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合同是可以签的,什么合同不能签,在我们对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公司会给出决策。

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在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提前进行客户的组织分析和客户关系的构建,而且客户关系要领先于产品需求。

也就是说,当你卖一个产品给客户的时候,要基于未来卖多个产品给他的情况,来分析客户的组织和客户的采购决策过程。

如果你卖了多个产品给客户的话,你要分析在更高的解决方案层面,客户里面的相关组织是谁,相关的负责人是谁,怎么去构建客户关系等。

总之,客户关系是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千万不要用机会主义的短视思维去建立客户关系。而应该以系统的客户洞察分析为依据,对客户进行分级。

通过客户分级,实现差异化的策略制定,最终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增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由用户发布,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网站客服处理。
  • 发表于 2023-08-01 23:09:35
  • 阅读 ( 85 )
  • 举报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羽儿
羽儿

14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小红书运营 1472 文章
  2. APP运营 1435 文章
  3. 抖音运营 1432 文章
  4. 小程序运营 1405 文章
  5. 网站运营 1397 文章
  6. 电商运营 1360 文章
  7. 微信运营 1228 文章
  8. 视频号运营 1096 文章
站长微信
微信号: yunentropykeji
官网制作、商城开发、小程序开发
微信沟通